庞龙2018年最新专辑《给孩子的话》。
从《父亲》到《给孩子的话》,庞龙最懂平凡的我们
一个生活与音乐同步的庞龙
1998年,庞龙发行了自己的首张个人专辑《龙的香火》,在《两只蝴蝶》还没飞进你的窗口时,庞龙也以这张如今听起来略显青涩的专辑,宣告了他的正式出道。
这是庞龙音乐成长的起点,也是他人生成长的一个起点。于音乐来讲,《龙的香火》代表着出发;于生命来讲,《龙的香火》则宣告了庞龙的长大。
这种长大的标志,也全在《父亲》这首歌曲里。没什么形容、也没什么比喻,不需要前缀,亦不需要定语,《父亲》就是把最简单称呼,当成了一首歌曲的名字。
这是一声呼唤,也是一种关系,简单的一首歌曲,仿佛是将朱自清名篇《背影》的细节,幻化成为了音符,轻轻洒落在你我的眼前。
“儿今我已经坚强,你为我插上翅膀”。所有男儿最初的飞翔,就像庞龙在《父亲》这首歌里所唱的一样,离不开父亲最初的激励与助力。
一晃二十年过去了,庞龙又推出了他的最新作品《给孩子的话》。
从献给父亲的《父亲》,到献给儿子的《给孩子的话》,这其间记录了一个男人的蜕变与成长,也记录了庞龙人生角色的变化。
曾经的他,注视着慈祥的父亲,告诉他自己已经长大。如今的他,在每一个清晨与夜晚,祈祷自己的孩子,能够平安的长大,也能够自由的飞翔。
从《父亲》到《给孩子的话》,这两首歌既是一种成长的见证,也是一种成长的呼应。不得不承认,作为歌手的庞龙,这些年确实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,被传播更被传唱。
但在庞龙的音乐世界里,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歌与生活的同步,不需要文案与企划去造概念,也不需要唱片公司是定位和包装,庞龙的歌,既是本人,而他也将自己的生活,以成长的历程,顺序又渐进的把它们唱成了歌。比如献给爱人的《美好》,献给母亲的《人生第一次》。
当歌曲不再是演着别人的角色、唱着别人的爱情,那这样的歌手,也就只有两个字可以定义:真实。
没有编曲的编曲,竟然有巨大的回响
《给孩子的话》是庞龙献给自己孩子的歌。
这种类型和主题的歌曲有很多,但写起来往往最难。越是身边的人,有时候你越是不知道如何去表达。写的太家常,歌手会觉得创作没有技术含量;写的太用力,又会让歌手陷入过度表达的意境,从而在创作的世界里,迷失了创作与真实的关系。
一个歌手唱一首关于孩子的歌曲,他首先不应该是一个歌手,而是一个父亲。同样的,这样一首歌曲,它首先也不应该是一首作品,而就是一次对话,或者就是一封书信。
庞龙创作的这首《给孩子的话》,恰恰就和单曲封面一样,就是一封写给自己儿子的信。在这封书信里,庞龙没有用澎湃的语言,将自己塑造成伟光正的高大形象,也没有把人生的哲理,用名人名言来镀金。
这就是一个父亲与孩子在唠家常,在平凡又日常的语境里,呈现温情的语重心长。不要说这里面没有壮丽的景象,没有悬疑的情节,一个父亲对于儿子的寄望,其实归根结底只是两点:一是平安的成长,二是自由的飞翔。
《给孩子的话》在音乐上也是可圈可点,而它的可圈可点之处,恰恰就是没有任何音乐技术的亮点。
在一个越来越强调音色与节奏,以及录音与演奏技术的时代,《给孩子的话》的编曲,简直就和没有编曲一样。
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几个钢琴和弦,整首作品甚至没有间奏和独奏,而且除了钢琴和庞龙的人声,就没有第三种声音出现,对于很多音乐人来讲,这样的作品显然是不合音乐圈的规矩的。
但这又何妨。
即使孔凡东的钢琴演奏技巧,只能以初级形容。但大量琴声的留白,却为庞龙的人声,直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,再加上录音时钢琴的后置、人声的前置,也让《给孩子的话》这首歌曲,真的就像一段优美的讲话,就在你耳边回响,也加重了那份温情的重量。
如果说一首作品是一个空间,那么这个空间,终归是有限的。你装下了太多的音色和元素,装下了太多的高音和低音,你就再装不下真诚的情感、朴素的情怀。而当一首歌曲里,能够让情感与歌声,有更多伸展的空间,反而能够得到一种经久不绝的回响。
尤其是像《给孩子的话》这样一首歌曲来讲,重要的并不是唱的怎么样,而是唱到心里去。
《给孩子的话》会成为不断传唱下去的话
《给孩子的话》,虽然是庞龙写给自己孩子的一些话,但因为歌曲内容,在表达父子情感的通用性,也让这首歌曲有了通用性。它适合所有的父亲,它里面的话,也适合所有的孩子。
从《父亲》到《人生第一次》,从《美好》到《给孩子的话》,庞龙一直在音乐里,唱着关于生活的那些话。在舞台上,他是一名优秀的歌手,走下舞台的他,也是一个平凡的人。他是父亲的儿子,也是儿子的父亲,他是母亲的孩子,还是妻子的丈夫。
在音乐里离不开家人的庞龙,他的歌曲也才会变得家常。
用家常来定义歌曲,或许会让很多的年轻人不满意、不满足。在他们的眼里,音乐应该是有野心的、有梦想的,音乐舞台也应该是巨大的、立体的、繁华的。
所以,现在的音乐也变得越来越复杂,在一堆音色、元素和节奏的组合之下,你能听到的也仅仅只是音色、元素和节奏。
以音乐性去制作音乐,用音乐性来讨论音乐,这恰恰让现在的音乐,变得不再像音乐。真正的音乐,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,这些情感,包括了亲情、友情和爱情,它们朴素却美好,真实又美妙。
音乐也是一种成长与修行。
比如庞龙,作为一个歌手的他,在20年前的《父亲》里,唱出了他对父亲的感恩,以及他对远飞的期望。而在20年后的《给孩子的话》里,他又唱出了作为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牵挂,以及对他未来的无限寄望。这是一个男人的成长,也是一种传统的延续。
也是作为歌手的庞龙,最终还将他对孩子的情感,写成了作品、唱成了歌曲。庞龙在《给孩子的话》里的每句话,就是所有父亲对孩子想说却不知道怎么说出口的话,而音乐就此成了亲情交流最好的载体。
父子之情,人皆有之,但像《给孩子的话》这样的歌曲,却自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作用,让更多人因为一首好歌而感动,并为之受用,还会因为作品的触动,让所有人付之以实际的行动。
这也才是音乐的使命。
国际化的事情,就交给其他的音乐人去做,庞龙的这首《给孩子的话》,则可以以经典读本的方式,不断地传唱下去。在我们的记忆中,曾经因为《父亲和我》、《爸爸的草鞋》等等歌曲,更明白了亲情的可贵,而《给孩子的话》则将是又一段新记忆的开始。
文/爱地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