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野》是无辜出世 惊世骇俗 浑然不觉的野生野长
作为《野蛮生长》的开篇之作,《野》充满了青年荷尔蒙的原发懵懂,叛逆不羁又单纯美好,有着义无反顾的信念和力量。如一夜暴雨后的三月野草,发自生命本能的尽情生长,旁若无人的长出一坡青葱,不可阻挡的野蛮之力,蓬勃动人。
三首音乐作品,汇聚了两岸三地最具才华的音乐人和艺术家,共同谱写出《野》的盛放。
《存在感》
Andy Warhol曾经对他所能预见的未来,作出过两个相互关联的预言:
“未来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。”
“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。”
在台湾著名女诗人、词人李格弟酣畅淋漓而不拘一格的笔触下,《存在感》带着戏谑的反讽,唱出的正是这个在波普艺术大师Andy Warhol离世多年后,已经成真的预言。现在我们终于来到这个艺术家想象中的疯狂世界,互联网的时代随处都是见惯不惊的“15分钟定律”。人们忙着刷存在感,绞尽脑汁去获取更多的关注,兴奋失落迷失于外界褒贬不一、或冷或热的回应之中。然而信息爆炸的当下,往往在卖力获得焦点和眼球的同时,你已经被迅速取代和抛弃。怒刷存在感的背后,是一种集体意识的对虚无的恐惧和对弱小本我的怀疑和自卑。
在面对人生、存在、价值等宏大世界观问题时,李格弟用她擅长的消解和反讽的表达方式,用并不沉重压抑,甚至活泼诙谐的语调,叩问时代和众人“存在感”的价值和意义。
“平庸之恶就是沉溺于受害,只有倾国倾城才能野生野长。”诗人说,只有平庸的人才会患得患失于那15分钟的存在感。真正的倾国倾城,是那野生野长,自由自信,内心强大,不受裹挟之人。我自出现,已然存在。寥寥数语,野意盎然。
在面对这首大胆而新颖的诗文相杂的歌词时,制作人陈伟伦形容自己的音乐灵感来自广远深处,脑海中的音乐画面从虚幻云端到真实人境,自由洒脱,不拘一格。陈伟伦几乎不对李宇春的录音进行任何修饰,并用极简的舞曲节奏和乐器编配来完成这首歌曲,将想象空间留给听众的同时,也充分尊重和认同李宇春对音乐追求的鲜明个性和真实表达。
随《野》一同发布的主打歌《存在感》的MV,从视觉创意到造型设计均由三位年轻先锋的艺术家Victor、许闯、周翔宇联袂主导。短短三分钟的时间内,让大家看见很多不同兴奋元素的有机组合和肆意生长。即有复古元素,也有未来的大胆拼接。周翔宇说:“正是’野蛮生长’这个词给了造型很大的创意空间。李宇春本身就是一个野蛮生长的代表,很酷,很有个性魅力。尤其在拍摄现场,她带给了大家非常多惊喜,很多MV中出现的精彩片段都来自现场她的即兴表现。”导演Victor说:“我们找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的青年面孔,不一样的文化和生活背景的年轻人站在一起,MV的核心创意就是去有力的将我们关注的青年文化进行视觉化的呈现。这支MV是一个没有标签化的真实表达,正是这种真实与多样促成了我们理解的真正意义的存在感:不循规蹈矩,不保守,不跟随的态度。通过大胆的视觉呈现,我们把一贯就很多元,内心坚定,富有力量的青年文化的代表人物李宇春,用不同以往的方式进行一次有意思且有意识的传达。”
《开放》
著名词作者周耀辉在面对野蛮生长这个主题时,说:“看到世界的文明进步,往往越来越刻板,越来越冷酷。就像哲学家Foucault所言,我们都成为了’被驯服的身体’。野蛮生长,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原始力量,也许它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妙。”
《开放》,正是“野蛮生长”精神的一种表达。被驯服的身体和被同化的思想,已经钝化到丧失自我直觉,缺失独立思考的境地。开放我们的五官,开放我们的思考能力,最野的力量,在蓬勃的生命之初。
周耀辉说,在他看来,《开放》这首歌中最能表达“野蛮生长”精神的是:“做一个正常的人,会不正常。”
《那又怎样》
这首歌创作于2010年,词曲均出自李宇春,是一首非常具有李宇春个人标识的作品。原计划收录于《会跳舞的文艺青年》,却因未完成的音乐半成品意外泄露而作废。时隔数年,重新进行音乐编配,重新进棚录音,一首轻摇滚曲风的《那又怎样》,随《野》而出。李宇春歌词里的青涩倔强,与声线里的温柔干净,形成非常和谐的融合。面对来自整个世界的阻力,依旧不言放弃的少年坚持,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。整首歌曲,干净而温柔,野蛮又执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