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上海岁月》讲述的是左小祖咒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头三年的那段经历,一个满怀抱负的年轻人,在花花绿绿的十里洋场中打拼的故事。
1990年,左小祖咒从老家来到上海,以在复旦大学附近卖打口带为生。在来到那个充满疯狂与幻想的北京东村之前,在进入那个当代艺术的乌托邦之前,在上海贩卖打口的左小祖咒,与凡人并无不同。他与当年千千万万的打工者一样,在街头挣扎打拼,同时又心怀理想,不愿让理想的光芒被无情的现实磨灭;也同那个时代被西方摇滚乐打开知觉之门的众多年轻人一样,被这个宏大广博新世界所吸引,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他的摇滚梦。
时隔二十余年,左小祖咒把早年的“上海岁月”写入了歌曲,同时,他并没有以纯粹的写实来展示自己这段经历,而是用了虚实相间的手法,虚构出一个祖籍广东、上海长大、父母在内蒙、然后在北京求学的无根浪子。孤独——羞愧——抑郁……皆由无根的漂泊感所生发,并在心理与情感上一步步地影响着、改变着这个“我”。一如他在歌中所发问的,我想有个家,但哪个才是我的家?“哪个怀抱啊才是我的归宿”?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,这个问题就在台湾歌手潘美辰的那首传唱甚广的《我想有个家》中被大声唱出,在中国大陆,同样的问题从八十年代初那封著名的“潘晓来信”时就被提出,信中吐露出一代年轻人的彷徨、苦闷、迷惘和怀疑。改革的脚步突飞猛进,但伴随而来的“寻家”的焦虑却始终从未停止过。
《上海岁月》在讲述这样一个沉重的故事的时候,却再一次使用了左小祖咒擅长的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,键盘的编排,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流行歌曲的节奏与音色,在戏仿的同时,又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整体氛围。副歌中那些意味深长的呐喊与和声,发自无数自由心灵,他们在“千奇百变”的世界中,“浮想联翩”,冲进那个“并不属于我的家”,不甘认同于现状,在精神桎梏中痛苦挣扎发声。《上海岁月》中也加入了口弦的成分,大大地强化了整体氛围的营造。
《上海岁月》回溯往昔,在讲述一代人心路的同时,也激励了当下无数为了理想打拼的年轻人,它所传递出的情感,深深地衔接起了当下。欢迎来到这个千奇百怪的世界!